指南针长什么样子图片(指南针长什么样子)

指南针长什么样?

指南针的样子如下图:

指南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扩展资料:磁子午线随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其一,在春分,秋分这天,磁子午线与子午线,以及地球的经线三线重合,指南针直指地球的南北方向极点,误差只有0.08°地轴偏心率,可以忽略不计。

其二,在夏至,冬至这天,磁子午线和子午线是不重合的并且偏磁角最大,最大偏差量为正负23.26°,也就是说在地球南北极附近偏磁点最大,用地球的周长除以365°角在正负23°,等于偏磁极点对应南北极点的距离(正负弧度公里)。

生活中还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

大自然常见天然指南针共有5种

第一种“指南针”是太阳。 我们生活在北半球,除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光线总是从南面射过来。这样,南北方向便很容易确定。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东升西落,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傍晚落山时的方向是西,中午时太阳在我们的南方。 不过,这个方法你可别教条主义地应用,如果你在南半球或回归线之间情况又当别论。

第二种“指南针”是月亮。 初三四的月牙,日落时在西方低空;初七八的半个月亮,太阳刚下山时,在我们的头顶。月半时,太阳刚下山,月亮就从东方升起。 晚上月亮的方向是:上弦月,晚6点在南方,夜晚12点在西方。满月(14日-18日),晚6点在东方,晚12点在南方,第二天早晨6点在西方。下弦月,夜里12点在东方,第二天早晨6点在南方。

第三种“指南针”是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便是正北方。 可是怎么找到北极星呢?其实只要找到大家熟悉的北斗七星就容易了。北斗七星像一柄水勺,将水勺边上的两颗星延长看去大概在相当于五倍的地方,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了。 在与北极星相对的地方,还有一颗仙后星座,形状像英文字母W,用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北极星。 晚上8点钟左右,如果在2月至8月可以用大熊星座找北极星,在12月至1月,则依靠仙后座比较好。

第四种“指南针”是树木。 这个方法也很容易。比如在北回归线以北,阳光从南面射过来,树木南面,得到太阳的热量比北面的多些,因此独立生长的树木向南的树枝生长繁茂一些、粗壮一些,而向北的树枝却稀疏、细弱些。 从年轮也可以判别。年轮宽的朝南,密的朝北。因为南面生长比北面快,年轮圈与圈的间隔也宽些。

第五种“指南针”是积雪。 同样,以我们所处的北半球为例。南面山坡上的积雪要紧密些,成颗粒状。北面山坡上的积雪要松软、干燥些。 积雪融化时,南面山坡的积雪比北面的更容易化。

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

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有:

1、年轮

从树桩上看年轮,年轮较密的一端为北方,反之为南方。这是与阳光有着密切关系的,有阳光的一边长得较快,所以南面的年轮长得疏而松,北面则密而坚。

2、青苔

田埂、土坡的南面干燥,草生长茂盛;北面潮湿,多生苔藓,因为北边少阳光照射。

3、竹子

竹身颜色较为青绿的一面,朝向南方,较为青黄的一面,朝向北方,在无风的状况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

4、观察果树

果树的南面枝叶茂密,果实较多,树皮光滑;而北面枝叶较少,结果少且树皮粗糙。

5、蚂蚁窝洞口

蚂蚁喜阳光,洞口一般开在阳光充足的向南处。

6、松脂

松柏、杉树的枝干上,朝南的一面往往会凝结出较多数量的松脂,且结块大,北面则没有这种现象。

7、苹果

树上的苹果红的一面通常是朝南,青的一面朝北。

8、山崖峭壁

山崖峭壁较为光秃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所以植物不易生长。

9、太阳?

由于我国处于地球的北半球,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处于南方。其他时间可以根据太阳的走向大致判断出太阳所在的方向,从而也能确定南北方向。

10、北极星

北极星是地球北极方向上的一颗较为明亮的星星,在晚上时只要找到北极星就能确定方向。先找到北斗星,北斗七星像一柄水勺,将水勺边上的两颗星延长看去大概在相当于五倍的地方,有一颗比较亮的星星,那就是北极星了。

魔兽世界不寻常的指南针有啥用?

魔兽世界不寻常的指南针使用后就只能改变人物方向。

“没有用, 使用了以后就是 人物随即转方向而已。曾经某一个补丁里面不寻常的指南针是可以移动中使用的,可以在掉落的时候使用以避免摔死,但是后来修正了。”

指南针是什么样子的?

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指南针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没有它之前,人们对大海充满了向往与渴望,却又因其浩翰无边而畏缩不前。有了它之后,人类开始频繁出海,它就是指南针。让人不解的是,它的指针同时指向南北,却为何叫做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它的始祖又为何物?

说到指南针的起源,人们往往想到了轩辕黄帝战蚩尤故事中提到的指南车。

文献记载,指南车是熊国(今河南新郑)的轩辕黄帝发明的。涿鹿一战中,蚩尤用妖法使军土们迷失了方向,黄帝便做指南车以辨别方向。这种说法在西晋崔豹的《古今注》、宋代刘恕的《通鉴外记》、南朝沈约的《宋书·舆服志》中部有记载。

人们常把指南车当成磁性指南工具,实际上指南车是应用机械原理进行指南的。这在学术文献中也经常被混淆。如认为《鬼谷子》中的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实际上历代引《鬼谷子》中的司南从前后文看都是说指南车。如《宋书·礼志》,唐·李善注《文选》中左思吴都赋,《太平御览·车部四》等。

司南大约出现于战国时期,是由一个天然的磁石制成的,它的形状犹如一把长勺,很像北斗七星的形状(或许是因为北斗星位于北方),它在平滑的“地盘”上可以自由旋转,不过其一旦静止,勺柄就永远指向南方,所以人们便称其为“司南”。

目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版权声明